11
2018
-
06
大力发展“绿色纤维”再生化纤洗牌
来源:
作者:
当前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大力发展“绿色纤维”事关整个纺织化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也称再生化学纤维)是“绿色纤维”的重要品种之一,其典型特征是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为引导我国再生化纤企业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大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的力度,工信部近期印发了《关于组织2018年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公告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第二批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公告工作。受工信部消费品
当前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大力发展“绿色纤维”事关整个纺织化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也称再生化学纤维)是“绿色纤维”的重要品种之一,其典型特征是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为引导我国再生化纤企业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大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的力度,工信部近期印发了《关于组织2018年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公告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第二批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公告工作。受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委托,5月11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组织国内数十家再生化纤企业在绍兴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召开了“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公告工作会”。会议就《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条件》进行了解读,并就再生化纤企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行业的一些发展“痛点”、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再生企业如何更好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指出:“化学纤维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化学纤维的应用领域不只是服用和家纺用,还包括产业用,其可持续发展要降低对石油资源的消耗,而再生化学纤维恰恰具有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特点。下一步,再生纤维在化学纤维总量中的占比将更高。”
《规范条件》制定清晰目标加强引导
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是以废弃瓶片、塑料及废旧纺织品等为原料,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结合纺丝技术制成的纤维,可继续在纺织、材料等各领域中应用。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再生化学纤维基本都是再生涤纶纤维。
为促进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鼓励再生化学纤维(涤纶)高质、高效、高值的综合利用,推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合理布局、调整结构、鼓励创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原则,工信部于2015年6月正式公布了《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
该《规范条件》对再生企业的生产布局、生产能力、工艺和装备要求(含生产规模、工艺、新建和改扩建再生化学纤维(涤纶)项目应满足的工艺和装备要求)、资源消耗指标(水耗、物耗、能耗)、质量与管理、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范。
以资源消耗指标中的物耗为例,《规范条件》规定:再生原料单耗低于1.25吨/吨,再生涤纶短纤维原料单耗低于1.03吨/吨,再生涤纶长丝中的预取向丝原料单耗低于1.03吨/吨,再生涤纶长丝中的全牵伸丝原料单耗低于1.05吨/吨。
2016年,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符合《规范条件》的28家企业,其中包括慈溪的7家再生企业。众所周知,慈溪地区是国内重要的再生化纤集群地,当地生产再生化纤的企业有20多家,并聚集着一大批围绕再生产业链而发展的贸易型企业。
“当时,10家再生企业积极申报,每家企业的资料都有厚厚的几本。10家企业的资料放在一起很重,我去申报时拉了一个大箱子装着。”慈溪市再生化纤行业协会秘书长陆科军回忆道。
杭州海科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表示:“《规范条件》对再生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给再生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比较清晰的要求。企业进行申报时需要根据《规范条件》的要求逐条进行自查,这在无形中促进了企业的规范化发展。”据介绍,海科纤维主要生产再生涤纶短纤,2017年其再生产品的产量约为7万吨。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再生企业必须积极响应国家及行业的号召,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规范自身发展。企业应该按照《规范条件》的相关要求,对标开展工作。”杭州贝斯特化纤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赵力说道。
安徽东锦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祝建勋表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企业在规范运营方面首先要自律。从整个行业看,再生行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发展,加速淘汰低效产能。”
贺燕丽指出:“《规范条件》引导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经过努力,再生行业的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将会被淘汰,行业将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
“符合《规范条件》将成为国家相关部门对再生行业的项目建设、投资备案、土地供应、环评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展开工作的依据。未来,不符合《规范条件》的再生企业将面临比较艰难的生存环境。当然,《规范条件》本身也会与时俱进。在严格的环保政策下,细分行业实行趋严的标准是大势所趋,所以,再生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顺应大趋势。”会上,来自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的相关代表在对《规范条件》进行解读后说道。
规范化是行业自身发展诉求
在新的政策环境和竞争态势下,更规范地发展首先是再生企业和行业自身的发展诉求。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展部副主任李德利介绍,2017年,我国再生化纤产量约为600万吨,行业的整体运行受《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废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政策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较大。
“除再生长丝,再生化纤企业2017年普遍呈现原料短缺,产品库存低,旺季销售好、淡季销售不差,填充、充填、有色及功能性、差别化、专属化产品利润好,其他常规品种赢利差的现状。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原生和再生原料及化纤产品的价格是多年来最接近的一年。由于原料进口大幅减少,部分再生企业在与再生原料价格接近、甚至倒挂的情况下,选择了用原生聚酯切片和瓶片来生产产品。”李德利说道。
即便面对政策调整和原生产品价格趋近等因素的影响,仍在市场中坚持发展的再生企业的升级脚步却并未停歇。 李军介绍:“近几年,公司大量采用自动化、高效、节能设备,为大容量生产打下基础。公司一直实行绿色清洁生产,比如VOC气体去除率已达到90%。”
赵力介绍,贝斯特公司通过节能、技改,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使公司的能耗明显下降。公司自2017年开始使用天然气锅炉,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硫、粉尘的排放量。污水则通过物化、二级生化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实现了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新鲜水用量。公司还通过对断头率及纺丝工艺的管控,使原料消耗明显下降。
安徽东锦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包括再生涤纶长丝和再生涤纶短纤,以及再生涤纶针织布和机织布,其中,再生针织布的年产能约为5000吨。
祝建勋介绍,东锦所在的界首市是国内重要的再生塑料回收基地,其中40%为PET。公司所用的原料中有70%采购自本地,生产的再生涤纶短纤全部销往江浙一带,生产的再生涤纶长丝有40%用于企业自身生产机织和针织再生白坯布。东锦公司使用的原料都是纯再生,纤维产品中的40%属于原液着色纤维,该纤维可以在下游省去印染环节,生产中也尽量采用中性油剂。公司把边角余料全部变为泡料,进行再生产,把动力设备都进行了变频控制。目前,公司有3台锅炉,其中1台烧生物质资源,另两台烧天然气。同时,公司的废气、废水排放都达标。以污水处理为例,公司采用微生物技术加膜处理新工艺,建了两座污水处理站,污水的日处理能力约为2600吨。而且,经企业处理后,污水还将在园区再进行集中处理。
“当初刚进入工业园时,我们只是一家年产1.5万吨再生涤纶短纤的企业,但如今,公司的产能增长70倍,效益增长440倍,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公司正在进行新项目规划,包括年产10万吨再生原液着色长丝彩纤、新型喷水布2亿米。”祝建勋说道。
更好发展仍盼“外围”给力
虽然再生行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无论是从全社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完善程度还是从大众对于再生制品的接受程度看,该产业的发展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这意味着,这个产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只从内部突破还远远不够。
政策对于再生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很关键。对此,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总裁楼宝良感受深刻。“公司自建立以来快速发展,新建设的年产6万吨的切片纺差别化再生化纤项目很快将投产,6月还将启动年产6.6万吨的三期改造项目。公司的发展得到了浙江省、绍兴市等各级政府的支持。大家应该共同为再生事业努力。”楼宝良说道。
据介绍,佳人新材料目前已成为国内化学法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行业的领军者,公司以废旧纺织品为原料,通过化学法的彻底分解,把原料还原成全新的涤纶纤维,并可以去除颜料、颜色和杂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当地政府对于企业在适用税率、废旧纺织品回收等方面的一些实际支持。
祝建勋也表示,界首市光武工业园区的投资设厂条件优越,招商引资政策优惠,政府的服务到位,园区的功能及基础设施完备,人力及原材料资源充足,这些都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对于再生行业的支持可以更多样化。祝建勋表示:“除了税收,还应在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全社会也应该加大对消费再生产品的引导,让更多人形成消费再生产品的意识。”
这几年,贺燕丽在多个场合都提出建议,国家应从政府采购方面给予再生行业一定的倾斜,支持再生行业的发展,同时,应在全社会加大宣传消费再生制品的意义,让更多的人知道消费再生制品对于环保的价值。
“中国化纤协会正在积极进行协调沟通,希望再生纤维制品能被列入政府采购名录。同时,引导我国消费者的认知很关键,其实很多国际品牌很认可再生纤维。过去,我国大众对再生纤维存在误解,其实再生纤维制品是非常安全的。今后,全社会在这方面应加强对大众的科普教育。”贺燕丽说道。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导电纤维通常是指在标准状态下(温度为20℃, 相对湿度为65%)电阻率小于107 Ω.cm的纤维,是全部或部分使用金属或导电性有机物以及防静电剂等导电材料或亚导电材料制成的纤维的统称。
早期的导电纤维是金属型纤维,但由于金属导电柔性耐弯折性能差,不具备智能纺织品相对较高的力学性能要求,因此较少直接应用于柔性可穿戴智能纺织品中。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开创了导电纤维的新纪元。例如,通过Lewis酸AsF5的氧化还原掺杂使聚乙炔(PA)的电导率提高了13个数量级,达到103S/cm,可媲美铜、金等的导电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系材料优异的机械和电学性能在相关研究中展露。以石墨烯为例,其中的π电子可自由移动,因此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常见的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原位制备法、表面处理法、碳处理法。
原位制备法包括直接纺丝法、掺杂纺丝法和复合纺丝法。其中,复合纺丝法制备的纤维不仅有良好的力学电学性能,而且易与其他纤维抱合,易混纺或交织。
表面处理法是指通过对合成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主要包括物理浸渍涂覆、镀层、共聚接枝等在基体表面包覆导电物质或形成导电薄膜制备导电纤维。
碳处理法利用目前的碳化处理技术深度处理纤维,由于纤维的主链碳原子较多,提高了纤维的导电能力。但同时模量高,缺乏韧性,适用范围有限。
碳处理法利用目前的碳化处理技术深度处理纤维,由于纤维的主链碳原子较多,提高了纤维的导电能力。但同时模量高,缺乏韧性,适用范围有限。金属材料纤维。金属本身的硬度大,不具备可穿戴纺织品所需的回弹性和延伸性。在目前研究中,一般采用金属材料与其他材料复合,例如,利用聚氨酯纤维的弹性恢复性和铜合金的导电性,提供了优异的可拉伸性和高导电性。导电聚合物纤维。一般将导电聚合物与其他材料通过湿法、熔融纺丝制备获得复合导电纤维。例如,用导电聚合物PSS和单壁碳纳米管制备的复合纤维,具有优良的力学与电学性能。随着导电聚合物的发展,导电聚合物已经可以单独或与光纤传感器结合,用于温度、压力、电磁辐射的监测。纳米碳材料。纳米碳材料分为零维纳米碳球、富勒烯及一维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和二维石墨烯等。常被选用作纤维的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例如,以SBS为基材,多层石墨烯为导电组分制备的柔性导电复合纤维,具有较高的电容性能,较低的功率损耗和较好的柔弹性,在上千次的拉伸循环后仍有90%以上的电容保持率。
导电纤维可用在各种传感器、电容器、驱动器等电子元件的开发和集成上。不仅要满足最基础的稳定导电 性,还需要具备作为柔性可穿戴纺织品材料的可拉伸回复性和舒适性等。尽管目前各类可穿戴柔性智能电子产品还处在早期的研发阶段,但将导电纤维与人们日常服装服饰集成将会是可穿戴电子器件的一大发展方向。
2022-07-28
纺织品是贴近我们身体的一种东西,衣服都是使用纺织面料进行加工合成的。不同的纺织面料有不同的性能,而掌握每种面料的性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选择面料;不同的纺织面料的应用也会有所不同,在衣服设计范围上也许会相差甚远。而我们对每一种不同纺织物品都有一套检测方法,可以帮我们测试出不同面料的性能。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小伙伴们介绍一下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及适用于哪些平台和领域。
入驻类检测:线上电商平台(天猫、京东、唯品会、拼多多、抖音、得物、有赞等)或线下商城超市入驻检测。
服装成人类:衬衫;男、女西服 大衣;机织、针织连衣裙 半裙;牛仔服装;风衣;单、夹服装;冲锋衣;家居服睡衣;针织休闲服装;针织T恤衫;普通毛衣针织品;运动服;其他成人服装;羽绒服装;
婴童类:婴幼儿服装、儿童服装、婴幼儿床上用品
招投标检测:针织校服类GB/T31888;机织校服类GB/T31888;窗帘类FZ/T 62011.1
流通领域抽检检测:针织婴幼儿服装FZ/T 73025;针织儿童服装FZ/T 73045;机织婴幼儿服装GB/T 33271;机织儿童服装GB/T 31900;单、夹服装FZ/T 81007;衬衫(机织)GB/T 2660
纺织品检测主要包含:
成分测试:纤维定性;纤维含量;材质鉴别
色牢度测试: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唾液;耐皂洗;耐干洗;耐光;拼接互染;耐光、汗复合;耐干热;耐热压;耐海水;耐实际洗涤;耐氯化水;酚黄变
尺寸稳定性能:水洗缩率GB、ISO;水洗缩率AATCC;干洗缩率;蒸汽缩率;干热缩率;水洗后扭斜;水洗后外观
强度测试:断裂强力;撕破强力;顶破强力;胀破强力;接缝强力;接缝滑移;剥离强力;裤后裆缝接缝强力;弹性回复性
物理测试: 起毛起球/国标;起毛起球/外标;耐磨性;回潮率;勾丝性能;纱支;密度;克重;捻度;幅宽;纬斜
化学测试:pH;甲醛;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异味;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6P);含氯苯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
羽绒测试:绒种鉴别;羽绒分析;防钻绒;充绒量;含绒量、绒子含量、偏差;蓬松度;耗氧量;清洁度;水分率;残脂率;气味
功能性测试:沾水性;拒油性;防污性能;静水压;芯吸高度;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水分蒸发速率;透湿性;透气性;静电压半衰期;静电性能电荷面密度;静电性能电阻率;防紫外线;遮光率;保温率;雨淋;接触瞬间凉感性能;毛巾脱毛率;抗菌性/单个菌种;点对点电阻
燃烧性能测试:阻燃性/垂直法;可燃性;氧指数
常用的纺织品标准如下:
GB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FZ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IWS 国际羊毛局
IDFB 国际羽绒羽毛局
AATCC(美国纺织化学家与印染家协会标准)
EN(欧洲标准)
JIS(日本工业标准)
BS(英国标准学会标准)
DIN(德国国家标准学会标准)
CAN(加拿大国家标准)
AS(澳大利亚国家标准)
US CPSC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
KS(韩国标准)等等不同国家/地区/组织标准
2022-01-10